12人被抓判刑!“停息挂账”“债务优化”竟是骗局,伪造3000份证明骗贷1000万
来源:POS机网 作者:POS机办理网 本文tag:
近日,湖北省云梦县法院对一起“停息挂账、债务优化”诈骗案作出判决:以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和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印章罪,对李某、郑某等12名犯罪嫌疑人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一个月至十个月不等,部分从犯适用缓刑,各并处罚金1.2万元至4000元。这起案件背后,是一个打着“法律咨询公司”幌子,伪造3000余份虚假证明、涉案金额超1000万元的犯罪团伙,其行为不仅让金融机构产生巨额坏账,更扰乱了正常金融秩序,给社会带来恶劣影响。
一、骗局起源:从“债务人”到“行骗者”,4人合伙开公司
1. 导火索:赵某的“亲身经历”催生犯罪念头
2022年2月,赵某因无力偿还信用卡欠款,在网上咨询“停息挂账”服务时结识业务员邓某(另案处理)。在邓某指导下,赵某成功办理停息挂账,缓解了债务压力。此时,赵某发现身边不少人面临信用卡催收、网贷逾期问题,认为“停息挂账服务”既能“帮人”又能“赚钱”,便动了歪心思,决定效仿邓某的模式,组建团队专门开展此类业务。
2. 团伙组建:4人合伙,5家公司“规模化行骗”
赵某联系邓某深入了解业务后,与李某、黄某共同商议成立公司,专门提供“停息挂账”服务。2022年6月,首家“法律咨询公司”成立,主营业务是帮客户向银行、网贷平台申请账单延期、分期还款、停息挂账。为扩大规模,抢占市场份额,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团伙又陆续注册4家同类公司,形成“规模化、连锁化”的行骗模式,对外宣称“专业债务优化,高效解决逾期难题”。
承办检察官揭露:“该团伙所谓的‘停息挂账’,本质是通过伪造虚假证明材料(如重疾诊断书、收入证明、困难证明),欺瞒金融机构延长还款期限,并非合法的债务优化服务,其核心目的是骗取客户服务费和侵占金融机构资金。”
二、作案全流程:分工明确,伪造3000份证明蒙混过关
该犯罪团伙分工明确,从“引流获客”到“伪造材料”再到“收取费用”,形成完整的犯罪链条,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具体流程分为4步:
第1步:网络引流,锁定目标客户
李某等人在短视频、社交平台发布“债务优化”“停息挂账”广告,夸大服务效果,吸引有逾期还款需求的客户,通过在线咨询筛选出急于解决债务问题的目标人群。
第2步:对接机构,明确材料需求
业务员以客户名义与银行、网贷平台客服沟通,详细了解申请停息挂账所需的证明材料类型(如重疾证明、收入困难证明、失业证明等),并将要求反馈给客户。
第3步:伪造材料,专人负责造假
针对客户无法提供合规证明的情况,业务员向客户推送专职造假人员郑某的微信。郑某收取500-2000元不等的造假费用后,快速伪造医院诊断书、企业收入证明等材料,再由业务员协助客户将材料上传至平台系统。
第4步:申请通过,收取高额费用
待停息挂账申请通过后,业务员按客户欠款金额的5%-10%收取服务费,单笔费用从数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欠款金额越高,服务费比例越高。
经查明,截至2024年1月,该团伙共伪造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印章99枚,制作病历资料3200余套、收入证明280余份、困难证明20余份,帮助全国3000余名客户蒙混过关,违法收取服务费超1000万元,导致多家金融机构产生巨额坏账。
三、案件侦破:大数据识破骗局,12人全部落网+追赃400万
1. 案发:金融机构大数据发现异常
2023年12月12日,某金融集团报案称:其下属公司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发现云梦县某法律咨询公司短期内集中为200余名客户申请停息挂账,且提交的医院癌症诊断证明、住院收费票据存在明显造假痕迹(如印章模糊、信息重复),导致平台未能收回逾期本息353万余元。公安机关初步调查后,于2024年1月3日立案侦查。
2. 抓捕:9人被抓+3人自首,查获大量作案工具
掌握团伙运营模式、核心人员及作案地点后,公安机关于2024年1月8日至2月22日开展抓捕行动,成功抓获郑某、肖某等9名核心成员;3月,黄某、李某、赵某因自感难逃法律制裁,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12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
现场查获关键证据:
-
作案手机400余部、电脑23台,存储大量客户信息与业务业绩表格;
-
伪造印章99枚(含国家机关、医院、企业、街道办等各类印章);
-
虚假病历资料1700余套,光敏印章机、打印机等全套造假设备;
-
涉案公司银行账户资金及房产、车辆等涉案财产。
3. 追赃:检察机关介入,挽回损失400余万元
案件侦查阶段,云梦县检察院依法提前介入,引导公安机关固定资金流向证据、冻结涉案账户;审查起诉期间,通过与公安、法院协作配合,督促多名犯罪嫌疑人主动退出违法所得,最终成功挽回经济损失400余万元,最大限度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财产损失。
四、法律审判与社会警示:伪造印章属重罪,债务优化需警惕
1. 法庭审判:12人全部认罪认罚,依法获刑
2024年8月8日,云梦县检察院以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罪和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印章罪,对李某、郑某等12人提起公诉。同年12月17日,法院开庭审理此案。庭审中,公诉人出示了查获的伪造印章、虚假证明、作案工具等关键证据,12名被告人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全部自愿认罪认罚。最终法院综合考虑各被告人的犯罪情节、作用大小及自首、退赃等情节,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一个月至十个月不等,部分从犯适用缓刑,各并处罚金1.2万元至4000元。
2. 社会警示:3个误区要避开,合法解决债务是关键
此案为有债务困扰的人群和金融市场敲响警钟,以下3个误区务必避开:
-
误区1:“停息挂账”可以靠“造假”蒙混过关 金融机构对停息挂账申请材料有严格审核流程,伪造证明不仅会导致申请失败,还可能因“骗取金融机构信用”承担法律责任,甚至构成犯罪。
-
误区2:“债务优化公司”都能合法解决问题 选择债务咨询服务时,需核查公司是否具备合法资质(如律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金融咨询备案证明),警惕“无资质、高收费、承诺100%成功”的机构,避免陷入骗局。
-
误区3:逾期后“躲、拖、骗”能逃避责任 信用卡或网贷逾期后,应主动与金融机构沟通,说明自身情况(如失业、疾病),申请合法的延期还款或分期方案,切勿通过非法手段逃避债务,否则会面临催收、征信受损、法律追责等多重风险。
债务困境需理性应对,违法犯罪绝不可取
“停息挂账”“债务优化”不是违法造假的借口,12人获刑案例警示:任何试图通过伪造证明、欺骗金融机构的行为,终将受到法律制裁,合法合规才是解决债务问题的唯一出路
守法诚信,理性偿债!

合作
咨询
申请办理
代理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