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河源龙川县人民法院对一起涉及信用卡非法套现的案件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黄某因担任某非法信用卡套现APP的代理商,在短短三个月内发展下线会员3810人,涉案金额超1.1亿元,最终因犯非法经营罪被依法判刑。
这起案件再次为试图通过"信用卡套现""代还"等方式牟利的人敲响警钟:看似便捷的"资金周转"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和金融安全隐患。
一、案件细节:三个月发展3810人,涉案1.1亿
1. 非法代理的运作模式
2023年12月,被告人黄某在未取得任何支付业务许可证的情况下,通过微信朋友圈、聊天群等社交渠道,大肆宣传一款非法应用程序。他以"信用卡套现""延期还款""无手续费周转"等极具诱惑力的词汇,吸引有短期资金需求的用户注册使用,进而发展成为平台会员。
2. 涉案规模与非法获利
发展下线人数
3810人
涉案总金额
1.1亿元
个人非法获利
4.4万元
黄某的主要获利方式是通过发展下线会员赚取平台返佣,短短三个月内,其发展的会员通过该非法APP套现的金额累计达1.1亿余元,黄某从中非法获利44162.48元。
二、法院判决:构成非法经营罪,判刑1年10个月
龙川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黄某的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关于非法经营罪的规定:
"违反国家规定,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扰乱市场秩序,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法院指出,黄某以营利为目的,协助他人宣传、推广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的非法软件,实质是为信用卡非法套现提供中介服务,属于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其行为已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且涉案金额巨大,情节特别严重。
综合考虑其犯罪事实、认罪态度及社会危害程度,法院最终以非法经营罪判处黄某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并处罚金(具体金额根据违法所得核算)。
三、法官警示:信用卡非法套现的三大风险
1. 法律风险:涉嫌违法犯罪
无论是代理非法套现APP,还是使用这类工具套现,都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或信用卡诈骗罪,面临有期徒刑、罚金等刑事处罚。
2. 信息安全:个人信息易泄露
非法套现APP往往要求用户上传身份证、银行卡、信用卡信息,极易导致信息被贩卖或滥用,引发盗刷、诈骗等风险。
3. 征信受损:影响未来金融活动
非法套现会被银行监测为"异常交易",可能导致信用卡被冻结、额度降低,甚至被列入征信黑名单,影响房贷、车贷等申请。
警惕!"便捷套现"实为违法陷阱
本案再次提醒:任何未经批准的信用卡套现、代还服务均属违法,切勿因小利触犯法律。资金周转应通过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守护自身信用与法律安全
法律小贴士:根据《支付业务许可证管理办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从事支付业务均需获得央行批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涉案金额超200万元即构成"情节特别严重"。
- 上一篇:小红书全资收购东方支付!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商业闭环再提速
- 下一篇:没有了

合作
咨询
申请办理
代理后台